字字研究所|記錄字裡行間的味道,細咀嚼文字與食物的故事⋯⋯

位於富德樓的字字研究所,是香港唯一以飲食為主題的書店,記錄著字裡行間的味道。所長呂嘉俊選書涵蓋食物歷史、食材指南等,他關注書的長久價值,內容能讓讀者反思。店面亦設有茶櫃,售賣巧克力茶、食器、古本。

他說,香港人喜歡美食,飲食相關的書可以化身成理解社會、文化、科學議題切入點。文字成為味道記錄載體,透過閱讀食物從生產到餐桌過程,給予讀者可以更完整的感受食物的多層味道。書店空間給予平台讓大家討論、想像多一點。他說現時的社會狀態更需要用力思考,不應思考懶惰,讓香港味道歷史消散、或重組於時間線。

未被定義的香港味道

香港味道變化萬千,所謂的「香港味道」來源一直在改變融合。從五、六十年代移民年代開始,都是由不同群眾從其他城市的家帶來香港的味道。呂嘉俊說,香港具有容易接納外地的特性,城市的文化、思考寬度難以複製。飲食文化的獨特個性受開放,新的意念滋養,細膩的轉化成新的香港味道。食材如黑松露、麻辣口味等都以極快速度在飲食市場擴展。飲食文化開放的敵人是時間,意念和味道流逝得快。移民、經驗老到的師傅退休等都會加速香港味道流逝。

讓香港味道流傳

除了一般散文、小說,字字研究所也會銷售自家出版書,例如梁祖堯的《空肚煮宵夜》、食譜專欄作家黎淑慧的《365日日好湯》、「在地研習室 | 將軍澳,可以這麼說」共創團隊的《將軍澳,可以這麼說》。當然還有所長的著作《味緣香港》。

呂嘉俊分享道,他遇到一位客人在獵人書店拿著《味緣香港》,說:「係盧覓雪寫既書啊。」身為作者的他笑了笑,沒有糾正客人,他笑說很多喜歡飲食的朋友都不知道有這家專門出售於飲食相關的書店。

「其實香港關於食物既資訊流通真係好差。」

香港大眾飲食文化中不乏評論平台,但資訊未必準確。例如港人常用的OpenRice ,Instagram等都會邀請飲食網紅(Foodie)來試菜。讀者知道食物的賣相,但背後的故事欠奉,也不會特意深究如何製作食物。正因這些資料慢慢失傳,文字與書本以印刷媒介記下當下感知的味道。

書店以文字記錄味道,縱然不能把味道完整的呈現,文字還是可以記下食物背後的故事。文字與食物,兩者乍看並無共通之處。在字字研究所的書店裡,讀者可以細細咀嚼文字與食物的故事,在生活中留下文字以外的味道想像。



撰文及攝影:Helen @untitledblue_




字字研究所

店舖地址 /
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一樓
(港鐵銅鑼灣站B出口步行5分鐘)


營業時間 / 
Wed-Sun | 1300-1900  


instagram /  @wordbyword_bookstore

 


Next
Next

Cutting Onions | 擺脫過去包販子的印象,渾然而成了屬於香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