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廠景》策展人高穎琳 Kobe | JCCAC Art Basel Hong Kong 2025 平行展覽《廠景》及《玲瓏新瑰》
踏入藝術三月,香港迎來一浪浪的展覽。位於石硤尾JCCAC的藝術工廈正舉行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2025平行展覽 「廠景」及藝博展「玲瓏新瑰」,在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灣仔展場外展出11位進駐JCCAC創作的藝術家作品。展覽名稱「廠景」點出如拍電視劇出廠景的場景,客席策展人高穎琳(Kobe) 一開始在思考,「Basel現場和JCCAC有甚麼關聯? 」。在JCCAC設展,正正是在藝術家工作、創作的空間展示作品,「Basel booth 比較像是以pop-up形式出現,而JCCAC就是貼近創作日常的地方」。她認為廠景代表藝術家工作室既日常風景,誠實呈現藝術家在JCCAC 工作,偶遇的平凡日常。
展覽的主視覺,會場裝飾以分色紙貫徹,「廠景」展場內的藝術品資料以藍色分色紙貼在牆上。Kobe提到,分色紙是藝術家工作室必備用具,也是藝術勞動符號。長相平凡無華,卻有著原始(raw)親切質感。布展使用的分色紙呈現的原始感正回應JCCAC 藝術家工廠、藝術作品製作的日常感,與「廠景」展覽主題一致。
作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2025平行展覽,這次策展退卻過往以理論、主題為先的方向。 藝術家以家全戶曉的故事爲創作題材,Kobe期望可以讓觀眾有共鳴。Kobe提到策展初期,她親自與參展藝術家討論「有咩野想試」,了解後進行配對。例如劉杭霖和劉家俊兩位以版畫為創作媒介藝術家提出想一起創作,他們以《龜兔賽跑》的故事為題,以不同媒介、視點回應。劉杭霖的作品充滿神話和符號、這次的美柔汀紙本作品以愛情為主軸,探索龜兔賽跑賽跑故事的另類想像。劉家俊的木版雕刻,油墨作品《叢林中的女孩》講述兔子的夢境,以甲骨文,月亮回應故事。
共同創作方式讓藝術家以不同方式切入故事、不同媒介回應,展現創作素材、媒介的多元性。這種有機的回應方式正是JCCAC藝術工廈藝術家工作場景的日常,分享關注的創作題材、製作過程中互相提問,渾而天成的廠景常態。身為藝術家的Kobe 最近亦在JCCAC進行藝術駐留,「好似街坊街里咁,落樓見到一齊食飯,個個人都識個種日常」,日常就是工作場所外遇上的熟悉感。
藝博展「玲瓏新瑰」創作媒介橫跨繪畫、水墨、插畫、陶瓷、混合媒介等,25位藝術家展出以20釐米 x 20釐米為作品尺寸限制的作品,讓觀眾以親民價錢收藏。在藝術三月期間,廠景」及藝博展「玲瓏新瑰」邀請觀眾來JCCAC親身感受藝術家的創作日常,甚至能在展覽中找到心愛的作品,成爲你的生活日常。
|撰文:Helen @untitledblue_
|相片:Helen
▋JCCAC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2025 平行展覽《廠景》及《玲瓏新瑰》
位置:JCCAC L1藝廊及中庭
展期:即日 至 3月30日
開放時間:11:00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