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資訊

JCCAC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2025 平行展覽《廠景》及《玲瓏新瑰》
走進「廠景」展覽,彷彿踏入了一場無聲的對話。JCCAC這座前身為石硤尾工廠大廈的藝術村,如今成了創意的溫床,藝術家們在這裡各自生長,卻又彼此纏繞,像藤蔓攀附在舊牆上,生出新的枝節。
謝俊昇的《循環播放》與韓家俊的《未枯山水》,將目光投向人工智能與藝術的交界。謝俊昇的作品帶著一絲無奈與自嘲,像是對過往種植經驗的回望,那些投入的情感與耐心,最終卻換來惱怒與厭倦,彷彿在問:藝術與科技之間,究竟該如何自處?而韓家俊的《未枯山水》,則以水墨與機械的結合,創造出一片虛實交錯的山水世界,像是對傳統美學的一聲輕嘆,又像是對未來的叩問。
沈君怡的《無聲的守護者》與何濼聰的《Wind Distortion》,則像是兩個人在同一個故事裡各自低語。伊索寓言中的北風與太陽,原本是力量的較量,但在他們手中,故事的主角卻成了那棵默默無聞的樹。樹木的溫柔與堅韌,像是城市裡那些不起眼卻不可或缺的存在,讓人想起生活中那些微小卻執著的守候。藝術家們總會將這些隱喻輕輕拋出,激起一圈圈漣漪,讓人不禁駐足沉思。
展覽中的藝術家們,時而獨自低吟,時而合奏。他們的創作,既是個人的表達,也是彼此的對話,正如JCCAC這座藝術工廠的生態,讓創意自然而然地生長、蔓延。走過展場,彷彿看見了舊工廠的靈魂在藝術中重生,那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如今被藝術家們重新點亮,成了新的風景。
「廠景」及小型作品藝博展「玲瓏新瑰」已於3月14日正式開幕,展場分別位於JCCAC的L1藝廊和中央庭園,展示超過35位駐JCCAC藝術家共100件作品。展期至3月30日。「廠景」共11位參展藝術家。展覽作品的創作媒介涵蓋繪畫、水墨、插畫、版畫、陶瓷、混合媒介及新媒體藝術。
JCCAC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2025 平行展覽《廠景》及《玲瓏新瑰》
位置:JCCAC L1藝廊及中庭
展期:即日 至 3月30日
開放時間:11:00 - 20:00

大館文化遺產專題展覽「跑馬地:文化景觀」
或許沒有很多人認識馬場出現前的黃泥涌,彷彿這是一段被遺忘的時光。大館最近舉行的年度文化遺產專題展覽「跑馬地:文化景觀」,讓我們窺見這片土地深藏的故事與情感。
不說不知,從黃泥涌早期的農業活動,到如今繁華的社區,跑馬地經歷了無數變遷。展廳裡陳列著珍貴罕見的歷史照片、紀錄影片和檔案地圖,像是歷史的回聲在耳邊低語,讓我們聽到了賽馬時人們熱烈的歡呼,也聽到了日常生活中的點滴。
展覽中最讓人驚喜的,莫過於一個巨型的互動地形模型。透過立體投影技術,我們能夠清晰了解塑造跑馬地文化景觀的重要元素,以及它們的相互連繫。走到模型的另一面便能發現馬場地下蓄洪池的設計巧思。每一次觸摸細看,都讓我們感受到人與環境之間那種深厚而微妙的聯繫。這些新穎的科技不僅增添了展覽趣味,更彷彿讓我們與過去有片刻的對話。
每張照片背後都有一段故事,每部影片都記錄著一段歷史。這場文化盛宴,教我們重新認識跑馬地的前世今生,並以城市遺產的角度思考可持續發展對我們生活方式的影響。歷史的光芒,終會與現在的我們交織成將來的文化景觀。
▋ 文化遺產專題展覽「跑馬地:文化景觀」
日期|2024年11月8日至 2025年2月23日
時間|11:00AM - 07:00PM Daily
地點|大館 01 座複式展室
費用|免費入場

灣仔藍屋「 藍夜 • 秋物語」中秋手繪花燈海
百年藍屋中秋手繪花燈海
邀多名港隊運動員代表及藝術家親手繪製
為市民送上中秋祝福
灣仔藍屋由1922年落成至今已第102年,今年藍屋中秋籌委會將以「 藍夜 • 秋物語」為主題,與一眾灣仔街坊再度共慶中秋節,重現石水渠社區獨特的節慶文化。
今年藍屋中秋籌委會邀請到多名香港隊代表運動員,當中包括巴黎奧運、亞運及全運會等公開大賽的香港隊代表成員、本地藝術家及插畫家、灣仔街坊及各方藍屋友好參與手繪花燈活動,集結眾多本土的力量令花燈數目更高達600多顆!藍屋中秋活動由2024年9月7日晚上6時的花燈亮燈儀式揭開序幕,並於亮燈日起每晚6時至晚上10時公眾皆可欣賞藍屋建築群外懸掛起的中秋花燈。藍屋將舉辦各種節目予公眾共同參與,當中包括中秋手作工作坊,以及 WE 嘩藍屋與聖雅各福群會土瓜灣社區發展服務合辦的中秋環保市集,於9月21日早上11時至4時藍屋建築群空地舉行。屆時會集結本地農作品、本地環保品牌及自家手作物共12個單位駐場,歡迎市民當日到場免費登記入內參觀。
今年9月7日正式亮燈後, WE嘩藍屋將再次舉辦手繪花燈攝影及短片比賽,並首次加入寵物攝影及短片組組別!中秋亮燈期間歡迎市民及寵物主人在燈籠懸掛期間進行拍攝,並於10月4日之前上傳藍屋花燈照片至社交媒體參與網上攝影比賽,即有機會獲得豐富藍屋限定紀念品。有關比賽詳情和參賽資格請參閱 WE 嘩藍屋的社交媒體平台。
灣仔藍屋中秋晚會將於9月21日晚上7時開始,除了有中秋猜燈謎活動,還邀請到來自各單位的精彩音樂表演、街坊主持浸果酒及拜月光的傳統儀式外,當晚還有由圍繞石水渠街、堅尼地街及景星街的精彩夜光龍巡遊活動,讓市民體驗昔日香港中秋的熱鬧氛圍。
WE嘩藍屋花燈懸掛時間 2024
日期及時間:2024年9月7日(六)起至10月4日(五)
每天亮燈時間:晚上18:00至22:00
地點:灣仔石水渠街72A號藍屋建築群、欄杆、空地及地鋪
香港故事館「招織」社區計劃:毛冷編織紅兔展品
展示時間:即日起至10月初(請留意社交平台更新)
展示地點:灣仔景星街8號藍屋建築群空地走廊處
灣仔藍屋園野森活:藍夜 ‧ 秋物語市環保市集 2024
日期:2024年9月21日(六)
時間:11:00-16:00
地點:灣仔景星街8號藍屋建築群空地
*歡迎市民到場免費登記入內參觀
主辦單位:
聖雅各福群會 WE嘩藍屋
2024 藍屋中秋籌委會

CORDIS x 香港遺美「藝術之旅:城市幾何」攝影展覽
香港康得思酒店九周年呈獻:
香港康得思酒店聯乘香港遺美「藝術之旅:城市幾何」攝影展覽
以幾何角度趣味導賞香港建築美學
香港康得思酒店踏入九周年,酒店與攝影專頁「香港遺美」攜手合作呈獻「藝術之旅:城市幾何」攝影展覽,邀請賓客踏上一場本地美學旅程。透過「香港遺美」專頁主理人 —— 林曉敏的鏡頭,展覽將展出於香港拍攝的幾何建築攝影作品,引領觀眾探索簡單又複雜的城市肌理。是次展覽為酒店定期舉行的「藝術之旅」展覽計劃系列的一部份,旨在與不同的本地創作單位聯乘合作,呈現香港獨特多姿的藝術風貌。
「藝術之旅:城市幾何」展覽將為觀賞者帶來一場穿梭香港的藝術視覺之旅,展示令人著迷的摩天大廈和神秘小巷之面貌,探索這座城市多元的建築風格。從歷史古蹟到當代建築、寺廟到博物館、學校到唐樓,大宅別墅到公共屋邨,以及商業大廈到文化場所,她的鏡頭均捕捉了不同時代建築的幾何風格及城市風光的無限可塑性。
「香港遺美」曉敏表示:「我希望邀請觀眾以線條和曲線的角度欣賞這座城市,發掘香港都市風景中的另類隱藏之美。香港康得思酒店與我們一樣熱愛藝術,喜歡透過藝術表達不同的故事,所以完美地促成這次的合作,期待向每位觀察展示攝影作品背後的引人入勝的建築故事。」
「城市幾何」展覽將展示一系列於香港拍攝的幾何建築攝影作品,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及離島。旅客、本地觀賞者、藝術及攝影同好將從點、線和面的獨特角度,探索豐富的本地歷史和建築演變。
為了昇華藝術氛圍及慶祝酒店開業九周年,酒店更特意為賓客準備了一系列獨家設計的紀念品。每間客房將放置一張限量版明信片,印有由曉敏於香港傳統村屋中拍攝的一組中式門環,象徵香港康得思酒店開啟了創意探索之門。其他定制紀念品包括A5隨身筆記本,封面和內頁均以紙皮石瓷磚照片為構圖,完美展示香港多元文化的色彩。此外,還有以香港地標建築設計的行李箱保護套,為旅行增添獨一無二的地道風貌。凡參與酒店的社交平台活動,即有機會獲贈筆記本或行李箱保護套。有關活動詳情及最新資訊,請密切留意酒店的Facebook專頁和Instagram帳號。
「藝術之旅:城市幾何」展覽將於 2024 年 8 月 24 日至 9 月 30 日在香港康得思酒店L層大堂免費向公眾展出。歡迎與酒店慶祝開業九周年,同時揭開這座城市迷人的幾何風光。如欲了解更多有關「藝術之旅」展覽的資訊,請瀏覽酒店官方網站。
「藝術之旅:城市幾何」攝影展覽
日期:2024年8月24日至9月30日
地址:香港九龍旺角上海街555號香港康得思酒店L層大堂
收費:免費入場
關於香港遺美及林曉敏
林曉敏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學士、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碩士。於2020年設立「香港遺美 Hong Kong Reminiscence」平台,記錄香港的文化遺產,著有《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一書,並參與多次本地及海外展覽。在城市尋幽探秘,以照片及文字拾遺,記錄舊事物,留住留不住。
關於香港康得思酒店
香港康得思酒店位處九龍旺角的中心地帶,樓高42層,提供665間客房及套房,並設有「川」水療中心、健身中心、宴會場地,以及餐廳和酒吧,包括米芝蓮一星粵菜食府明閣、時尚的歐陸式餐館及酒吧-Alibi - Wine Dine Be Social、全天候餐廳The Place,以及戶外酒吧The Garage Bar。
關於康得思酒店及度假酒店
康得思是超高端國際酒店品牌,恪守摯心服務與摯誠慷慨的待客之道。康得思酒店遍佈香港、上海、北京、寧波、徐州及奧克蘭等著名旅遊熱點的本地社區核心地段,為家庭旅客締造與別不同的地道體驗。康得思酒店及度假酒店計劃於未來五年再開設超過10間新酒店,詳情請瀏覽CordisHotels.com,以及留意酒店的Instagram、Facebook和Twitter專頁(@cordishotels)。

Wyndham Social x Project: As If ___ 「拾像:香港群島絮語」展覽
Wyndham Social 與本地設計與研究工作室 Project: As If ___ 攜手呈獻
展覽「拾像:香港群島絮語」
揭開香港市區以外土地的種種風貌
Wyndham Social 與本地設計與研究工作室 Project: As If ___ 攜手呈獻展覽「拾像:香港群島絮語」,以香港島嶼的隱秘故事為起點,探索城市空隙以外的土地,藉此啟發每個珍視這片土地的人對未來城市塑造的思考。
「二百六十三格島嶼背後的像素,隨時光聚焦成一幅幅承載香港故事的圖像。」
在這趟旅程,拾得的光影如水般在空間中流動,影像碎片在網格中交織,逐漸揭示出這些生活在我們周邊的島嶼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無數由你我他組成的像素重重堆疊,拼湊出生動的畫卷。這些被遺忘的篇章,揭示出香港城市變遷的豐富層次。
「像素」一詞源自圖像和元素的結合,用來描述數碼影像中的最小單位。尤像城市規劃中的每個空間碎片,都能被視作城市的色彩和片段:「拾像」以影像作為媒介,拼貼、堆疊——近看彷彿斑駁陸離,遠觀則揭示出無限的延展與解讀。再疊加時間這一維度,被壓縮於每處空間的資訊,其實都默默地記錄著我們城市建設的軌跡和撰寫著各種未來的可能性。
人們腦海中勾勒出的島嶼往往是渺小的,孤立的,且偏遠的;仰賴著大陸,成了依附都市而活的寄生體。然而,這些對與我們共同長大的對岸理解是真確嗎?這項研究與策展計劃 在建築師阿爾多 · 羅西的城市學框架下出發,以島嶼研究學者布萊恩 · 麥克夫「島嶼即城市文物」的觀點為基礎,探索香港這座以海為鄰的城市的重要構成元素,並討論島嶼作為城市像素如何挑戰傳統發展觀念。呼應「擴散城市」模型的理念,展覽同時呈現出島嶼如何作為我們所理解的城市空間互惠共生,交織著獨有人文,歷史,習俗及發展,藉此拓展我們對城市的概念和可能的形態,及挑戰一般對未來城市塑造的思考。
展覽於座落中環雲咸街的藝術文化空間 Wyndham Social 舉行。雲咸街位於香港舊城中環中心,由十九世紀中期被登陸的島嶼區域發展成金融都會,見證香港不同時代及階段的發展。附近一帶的人物故事和社區風情與周遭聳立的高樓大廈看似對立,卻一直在城市發展進程中並存、融合、碰撞。面對不同塑造市區的可能性,我們在城市中心的一角眺望群島,反觀市區背後隱藏的小社區,種種歷史與人文像素交織,為思索城市發展歷程帶來不同挑戰及維度。
自 2022 年 8 月成立以來,Wyndham Social 一直致力支持本地藝術工作者創作,並提供平台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展示作品,鼓勵文化愛好者交流互動。本展期中將設有一系列公眾參與活動,以增強觀眾體驗,包括一系列座談會,涵蓋主題包括:村落研究與建築設計、燈塔與香港海洋歷史、藝術家對無人島的想像;以及由書籍製作藝術家帶領的小誌工作坊,邀請公眾透過手工製作來呈現他們的願景,共同構築關於香港島嶼歷史與未來的對話。
「拾像:香港群島絮語」展覽
日期:2024 年 8 月 23 日至 10 月 6 日
時間:上午 11 時至下午 9 時(每天開放)
費用:免費入場
地點:中環雲咸街 33 號地下
小誌拼貼工作坊:外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本小誌拼貼工作坊,旨在通過藝術創作的形式,將觀眾對離島的思考與想像轉化為具象的作品,並與三位本地藝術家一同參與這次多感官的藝術對話。參加者將在書籍藝術家黃天盈 Tiana Wong 的指導下,將展覽中捕捉的視覺印象轉化為個人創意,並以手工書的形式展現。
日期及時間:
2024 年 8 月 25 日(日) 下午 2:15 – 4:30
2024 年 9 月 18 日(三、中秋節翌日) 下午 2:15 – 4:30
費用:HK$428
(以粵語進行)
報名:https://www.wyndhamsocial.com/social-happening-detail.php?id=27
專題講座分享室:暗夜導航——追尋香港的燈塔
講者:薛求理博士、王瑋樂先生(香港城市大學燈塔古蹟保育研習實踐項目組)
在追求現代化的道路上,香港從 1875 年起建造燈塔,以利出入港灣的航行通暢,通達世界各地。在未發明電子海圖和全球定位系統的時代,遠洋船船員從遠方看見橫瀾島燈塔發出的光,就知道快將到達香港。對香港船員來說,更是快要回家的訊號。燈塔不僅指引了安全的航運,在地理、歷史、文化上更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目前有 5 座燈塔, 被香港政府列為古蹟:鶴咀燈塔(1875)、橫瀾島燈塔 ( 1893 ) 、 青 洲 的 兩 座 燈 塔 ( 1895 、 1904 ) 和 燈 籠 洲 燈 塔(1912)。香港城市大學燈塔古蹟保育研習實踐項目組,調查踏勘了各處燈塔古蹟,記錄建築構造,追尋百年燈塔蘊含的人文故事,寄願燈塔在香港走向未來的航程中,發揮更大的實體和精神作用。
日期:2024 年 8 月 31 日(六)
時間:下午 3:00 – 4:30
(費用全免、以粵語進行)
報名:https://www.wyndhamsocial.com/social-happening-detail.php?id=28
專題講座分享室:水漾之家
講者:蘇暢(蘇暢設計研究室主持建築師)
所謂「水漾」,即一種具有物理特性又難以捉摸的特質。而這種流動、無常之感,不但映射水是承載著香港的介質,更指向這個地方的人所擁有的一種「漂浮」的身份。本次分享會將挖掘香港漁村與疍家社群鮮為人知的故事,揭示流動變化的「家」的概念,從被主流敘事遺忘的漁村視角重新觀察香港這座城市。
日期:2024 年 9 月 7 日(六)
時間:下午 3:00 – 4:30
(費用全免、以粵語進行)
報名:https://www.wyndhamsocial.com/social-happening-detail.php?id=29
專題講座分享室:107 個無人島
講者:尹子聰(攝影藝術家)
藝術家尹子聰的創作深受大自然啟發,他擅於將攝影與行為藝術結合,以長時間極端耐力活動進行創作,如登山、划艇甚至獨處荒島 。 他 曾於2015 年進行「107 個無人島」計劃,用 16 日以獨木舟環遊香港 107 個無人島,並以菲林相機進行紀錄,最後創作成 30 米長黑白銀鹽攝影作品《107 個無人島》(2015-2017)。他將於本節分享會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創作視覺。
日期:2024 年 9 月 8 日(日)
時間:下午 3:00 – 4:30
(費用全免、以粵語進行)
報名:https://www.wyndhamsocial.com/events-register.php?id=30
關於藝術家 Project: As If ____
Project: As If ____ 是由鄭加東和馬昌靈兩位建築師在香港創立的設計與研究工作室,兩人均為香港大學的建築碩士,馬昌靈現時亦於倫敦藝術大學攻讀紀實攝影碩士學位。在過去的十年間,他們探索建築理論、視覺藝術與空間設計之間的交錯,並嘗試用有別於傳統的表現形式,另闢蹊徑關注社會議題。
他們正在進行的重點項目【拾像】系列,透過經常被遺忘的島嶼及其歷史和文化遺產的角度,探討香港作為大都市的本質,且探索其獨特身份以及可持續性與發展之間的張力。此項目獲得了香港建築師學會持續專業發展研究基金和信言設計基金的支持。
關於 Wyndham Social
Wyndham Social 於 2022 年由培新集團成立,位處香港商業與歷史文化樞紐——中環雲咸街。此互動交流空間可供舉辦不同的當代藝術與文化展覽、分享會、工作坊及社交活動等,冀為不同群體創造互相連繫、對話及激發想像的平台。
地址:中環雲咸街 33 號地下
網址:https://www.wyndhamsocial.com/
關於培新集團
培新集團總部設於香港,是一家主要從事房地產及資本投資業務的私人公司。除本港房地產業務外,集團朝著跨國界的投資模式,成功將業務拓展至英國、加拿大等多個地區,是集團國際化發展的重要見證,並涉獵不同界別的房地產,當中包括住宅、寫字樓、商業及酒店等項目。資本投資為集團另一核心業務,以多角度的經營策略,參與多元化國際性投資項目包括私募股權、結構性融資、上市債券及股票等。

社區藝術計劃「牛亭集序——「牛」之塗鴉」
藝術同你心誠邀藝術愛好者一起蒞臨參與共同水墨創作。為了讓更多大眾能夠參與早前完成演出的「牧笛漢草書法」,本展將於五月初繼續舉行第二部分,名為社區藝術計劃之「牛亭集序——「牛」之塗鴉」。此計劃旨在推廣中華傳統書法與當代藝術的融合。我們誠邀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一同創作。
參與者將在牛棚室內以白牆為紙,書寫與「牛」相關的詞語,創作牛字塗鴉。藝術家們可以以個人或團體形式報名,以藝術形式回饋社區。所有參與者將被視為創作藝術家之一,並獲得參與創作的藝術家證書。

樹梢下有光 —— 植物印染展覽
「每片葉子都承載著地域的記憶、時間的痕跡、及生命的印記。」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自然藝術旅人計劃」,藝術家巨人染以植物印染的方式呈現營地的植物創作紀錄,並展出由藝術家帶領的社區共創植物印染作品,邀請大眾以不同藝術形式親身感受大自然如何透過顏色與人類互動,引發更多對自然和環境保育主題的思考。